2013年11月5日

[義大新聞]哥倫布影響台灣飲食 李遠川院士精彩分享

漫談航海時代物種交換與台灣飲食文化



中央研究院李遠川院士為義大學生帶來精采的分享「哥倫布對台灣食物的影響」,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大陸,也深深影響了台灣日常飲食及農作。由於講題與飲食相關,因此吸引許多餐旅系學生熱烈參與。

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開場時,以「一門三傑」形容李遠川院士,其胞弟李遠哲、李遠鵬,三兄弟同為中央研究院士。李遠川在演講中介紹台灣日常飲食及營養成分時,幽默地對學生說,關於生物分子的專業問題,蕭介夫校長的生化博士背景一定可以說得更清楚,蕭介夫與李遠川兩人互動熱絡,現場與談的師生們笑聲不斷。



李遠川開門見山地告訴大家,我們餐桌上習以為常的台灣食物,其實許多是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伴隨的物種大交換。

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全球大規模航海時代的開始,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轉變。

李遠川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教授,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學生們從歷史與科學,解析台灣民生飲食習慣,哪些食物是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影響。為同學們介紹它們的種類、營養成份以及相關的生化知識。

例如,一向被視為台灣早期主食的地瓜,原產自美洲。又稱甘薯或番薯,被哥倫布當成海外奇物帶回西班牙獻給女王,輾轉隨西班牙水手航行到菲律賓,在明朝時傳入福建,十七世紀透過荷蘭人進入台灣,從此成為台灣庶民文化的表徵。



李遠川院士表示界上產量最大的26種作物,其中玉米、馬鈴薯、木薯、番茄、番薯、辣椒、花生、巧克力和香草,源自美洲,除巧克力和香草之外,皆因航海時代及物種交換的影響,成為現今台灣常見的作物及飲食選擇。

許多「番字號」的食物,像是番薯、番茄、番麥(玉米)、番石榴 (芭樂)、番荔枝 (釋迦)、番鴨、番仔薑等食物,就是物種交換,及百餘年的馴化,適應了台灣的氣候而落地生根。現場與會者有的露出驚訝的表情,有的餐旅系學生更是頻頻點頭、勤做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