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專題演講] 2012/04/30 黃光男專題演講

左為義守大學蕭介夫校長
右為政務委員黃光男先生

義守大學430日邀請政務委員黃光男蒞校演講,向義大師生暢談以台灣社會變遷掌握台灣美術發展的脈動。

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表示,黃政務委員是台灣少數文化藝術與教育行政經歷完備的文化行政人才,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及台灣藝術大學校長等重要職務,並身兼水墨畫家與作家身分,對台灣、華人文化和文創產業都有豐富務實的經驗及論述能力,更是台灣國寶級 人才。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特別提到,在早期國內博物館學知識與人才嚴重匱乏時,黃政務委員培育不少台灣重要藝術行政人才,更將台灣當代藝術推往國際,當時已具備國際化與本土化兼容的視野,對美術教育推廣不遺餘力,並期待透過藝術能替台灣文化及軟實力開創更大的國際空間。


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說,從黃政務委員的成長背景了解,黃政務委員生於佃農之家,經過個人不斷努力才擁有今日傲人的成就,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勤與求新,不斷開拓資源的連結,都能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締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績,勉勵義守大學師生,也應秉持黃政務委員創新與勤勞的美德,為自我開創不平凡的人生。


在演講中,政務委員黃光男將台灣美術階段為二十世紀前期、二十世紀後期、1970年至1989年、1990至迄今的不同發展加以介紹,更與台灣社會脈動加以連結。政務委員黃光男更進一步提到,藉由如1935年陳澄波 《淡水風景》、李石樵1946年《田園樂》及1945年《市場口》、1975年李梅樹《清晨》等作品了解在二十世紀前期台灣美術基礎與現代歷程;藉由1959年鄭桑溪《蒸汽火車頭》、1952年李釣綸《好玩》等作品可深入了解二十世紀後期台灣風情與美術發展與台灣繪畫的現代化;藉由1981年鐘永和《豬公》、1976年張照堂《李天祿》、1986年吳天章《傷害世界症候群》等作品,可窺探台灣工業社會轉型以及逐漸顯露國際文化交流的情境;至於1990年至今,可由1993年吳天章《關於春秋閣的傷害(再會吧春秋閣)》、1985年翁清土《鷺鷥的故鄉》等作品中發現多強調後現代情境、數位時代的生命省思、環保議題與消費文明等訴求。藉由黃政務委員系統的介紹,與會義大師生彷彿穿梭在台灣美術奧妙與社會變遷,對台灣美術風格演變及影響有更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