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評鑑看大學自我品保機制的建立
文/蕭介夫
義守大學校長2014.3 評鑑雙月刊第48期
義守大學校長2014.3 評鑑雙月刊第48期
教育部自95年開始實施大學系所評鑑,100年實施校務評鑑,101年再實施第二週期系所評鑑以確保教育品質。無論是系所評鑑或是校務評鑑,其目的皆在於發展各校特色,確保「教」與「學」能達自設目標,並透過持續檢核機制,不斷持續改進,進而培養符合業界需求之人才。同時,評鑑結果也往往成為媒體焦點,以及社會大眾關注大學品質的重要管道。大學法第5條亦明訂:「大學應定期對教學、研究、服務、輔導、校務行政及學生參與等事項,進行自我評鑑;其評鑑規定,由各大學定之。」因此大學評鑑也逐漸成為大學「績效表現」及「品質保證」的重要手段。
善用評鑑結果 開發招生經營的藍海策略
大學評鑑的目標為促使大學重新思考定位並發展特色,系所評鑑與校務評鑑實施以來,培育特色大學之效益已經逐漸顯現,也讓莘莘學子與家長更了解學校及系所的辦學目標與欲培養的核心能力。系所評鑑激發學校及系所審視本身的特色與定位,開發特色課程以強化核心能力與課程的連結,進而改善教學軟硬體並完善學生學習輔導。透過關係人意見調查及追蹤畢業生就業成效,反饋教學方法與修正課程內容。各校在評鑑後如能針對評鑑結果與建議,持續修正並檢視成效,除開創特色教學,培育學有所用的專業人才外,更能使自我品質保證機制更臻完善,並能開發招生經營的藍海策略。
落實品質保證制度的作法
義守大學是教育部評選的教學卓越大學,獲教育部之教學卓越計畫經費為南部綜合大學第一。102年度上半年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是全國唯一全部通過的大學。以下提供義守大學辦學特色經驗,供外界參考。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高等教育已由義守創校之初的菁英教育轉型為現今的普及教育,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學校也隨著時間的巨輪,不斷思考並調整學校發展之策略,包含學校系所的成立與組織的改造,同時也因學校之定位係「重視研究之教學型大學」,因此教學目標便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配合產業變遷,培育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之學用合一為導向。
參考學校經營的內外環境與未來期望的願景,學校特別分析相關機會與威脅以擬定未來策略方針;分析並找出自身的優劣,發揮並善用優勢,以策略修正劣勢。透過滾動式修正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之執行,並輔以管考與回饋的機制,以落實並健全義守大學的品質保證制度。
● 集團挹注義守大學投注鉅額經費於醫療、理工、文創、管理領域之教學及研究環境上,讓學校成為國內少數理論與實務兼具,並有產業敏感度的綜合型大學。學校所屬之義联集團,包含生產、教育、醫療、地產及休閒四大事業體,除了不銹鋼產量居世界第三大的燁聯鋼鐵外,還有義大醫院、泛喬建設公司、燁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義大皇家酒店、義大天悅飯店及義大遊樂世界、購物廣場等,給予學校莫大的支持系統,並進行產學合作。
為使學校研究資源和產學共同整合,合併發揮綜效,義守大學鼓勵教師成立研究群,導引教師之研究朝向具跨領域、整合特色的方向發展,發展跨學系領域研究合作。校方並整合集團產業資源及產學能量,設置「產學智財營運總中心」及「貴重儀器中心」,藉由整合型研究計畫之執行與儀器特殊專長人才之培育,提升義守大學教師和義大醫院醫師之研究能量及醫療技術與品質。
● 教學實習總中心
除與集團企業進行產學合作之優勢外,義守大學為了強化教學與就業連結,建立「教學實習總中心」,其下成立「多媒體實習中心」、「觀光餐旅營運實習中心」、「經營管理實習中心」、「臨床教學實習中心」及「娛樂事業管理教學實習中心」,在學習品質保證機制下,由各學院檢視基礎課程培養之核心能力,發展特色課程、充實教學實驗設備;並藉由各實習中心與教學之配合,把實務知識與技能融入課程,學生至校內外之場所實習,增進其與工作接軌的實務經驗,以順利進入就業市場。另開設就業學程與證照輔導課程,101學年度累積通過專業證照包含醫學、管理、金融、工程、觀光、餐旅、資訊等計6,461人次,較100學年度大幅成長1.6倍,實踐學用合一,畢業即就業之理想。
除與集團企業進行產學合作之優勢外,義守大學為了強化教學與就業連結,建立「教學實習總中心」,其下成立「多媒體實習中心」、「觀光餐旅營運實習中心」、「經營管理實習中心」、「臨床教學實習中心」及「娛樂事業管理教學實習中心」,在學習品質保證機制下,由各學院檢視基礎課程培養之核心能力,發展特色課程、充實教學實驗設備;並藉由各實習中心與教學之配合,把實務知識與技能融入課程,學生至校內外之場所實習,增進其與工作接軌的實務經驗,以順利進入就業市場。另開設就業學程與證照輔導課程,101學年度累積通過專業證照包含醫學、管理、金融、工程、觀光、餐旅、資訊等計6,461人次,較100學年度大幅成長1.6倍,實踐學用合一,畢業即就業之理想。
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對人才的培育必須維持更大的彈性;傳統觀念中,「專業知識」的傳授被視為大學教育的首要任務,然而近年來「軟性技能」的重要性已逐漸被重視。「專業知識」可以經由網路的搜尋而取得,但是「專業技能」的學習仍需透過學校的教育與鍛鍊。基於此,義守大學以培育學生「專業技能」與「軟性技能」為中心思考,強化學生的學術力、適應力和競爭力,進而提升就業力。為了提升專業技能及培養軟性技能,義守大學透過下列面向的計畫來實踐:
1.提升教師教學品質面向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如何適當引領學生學習,大學教師責無旁貸。透過增進教師專業教學職能和建置e化教師實務資訊系統,提供學生查詢與諮詢,落實教師輔導學生之職涯發展,有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並且落實教學助理制度和教學評量制度,以有效協助和管控教師的教學品質;更加入教師的實務績效評鑑辦法,使教師在教學與產業發展的能力更臻完善。
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如何適當引領學生學習,大學教師責無旁貸。透過增進教師專業教學職能和建置e化教師實務資訊系統,提供學生查詢與諮詢,落實教師輔導學生之職涯發展,有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並且落實教學助理制度和教學評量制度,以有效協助和管控教師的教學品質;更加入教師的實務績效評鑑辦法,使教師在教學與產業發展的能力更臻完善。
為達成教學品質有效提升之目標,義守大學在此一面向之發展策略有:「增進教師專業教學職能」、「落實教學助理輔導機制」、「提升教師數位化教學成效及製作數位教材的能力」、「推廣e化教師實務資訊平臺」、「完善教師評鑑機制」等五項。
2.改善課程規劃面向
開發具義守大學特色之跨院系「RFID技術應用學程」和「金屬綠色製造學程」,對課程進行定期效益評估,同時藉由工程教育認證和商管領域國際教學品質提升,使課程規劃制度與內涵符合人才培育之目標。並且規劃與企業結合之跨院系就業學程,透過業界師資之協同教學與職場之實習,增進專業課程學習成效與實作能力。此外,在強化專業課程之同時亦提升學生通識素養、品德素養與公民培力,並厚植語文能力,培育學生職場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
開發具義守大學特色之跨院系「RFID技術應用學程」和「金屬綠色製造學程」,對課程進行定期效益評估,同時藉由工程教育認證和商管領域國際教學品質提升,使課程規劃制度與內涵符合人才培育之目標。並且規劃與企業結合之跨院系就業學程,透過業界師資之協同教學與職場之實習,增進專業課程學習成效與實作能力。此外,在強化專業課程之同時亦提升學生通識素養、品德素養與公民培力,並厚植語文能力,培育學生職場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
推動課程國際接軌,包含全英課程的品質管控、回饋、調整與改善機制,並以加強國際教育機構及學者之實質交流和參與國際活動來拓展師生國際視野,同時透過營造友善國際化校園生活環境和開設國際觀養成課程,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
增設具特色之多媒體資訊整合教室,同時經由相關的數位資訊基礎建設,整合校園的學習資源,達到教學資源整合強化、資源使用效益極大化之目標,營造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進而導入「未來大學」的學習模式。
為讓課程規劃更能與時俱進,義守大學在此一面向上發展之策略有:「精整通識能力素養課程」、「建構就業導向學程」、「強化課程實習機制」、「開設職場體驗課程——綠能光電實習中心」、「開設職場體驗課程——餐旅暨娛樂營運實習中心」等五項。
3.強化學生學習成效面向
以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就業相關職能為主軸,提升社區服務、友善關懷和國際視野,並強化課程實習機制、團隊合作及整合能力;強化就業導引學習地圖,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就業專業知能,並提升社區服務與關懷能力,更透過家族導師制度有效強化學生輔導功能,提升學習成效,同時深化學生職能和建構創意職場體驗環境,倍增實習實作能力與未來職場之就業力,並完善家族就業輔導及畢業生聯繫機制,給予學生全方位的輔導,倍增未來職場之就業競爭力。
以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就業相關職能為主軸,提升社區服務、友善關懷和國際視野,並強化課程實習機制、團隊合作及整合能力;強化就業導引學習地圖,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就業專業知能,並提升社區服務與關懷能力,更透過家族導師制度有效強化學生輔導功能,提升學習成效,同時深化學生職能和建構創意職場體驗環境,倍增實習實作能力與未來職場之就業力,並完善家族就業輔導及畢業生聯繫機制,給予學生全方位的輔導,倍增未來職場之就業競爭力。
專業人才的培育,除教學品質提升與課程規劃符合社會需求外,如何讓上述兩面向能有效轉化為學生學習成效,義守大學在此一面向上發展之策略有:「優化學生學習氛圍」、「推動社區服務與關懷」、「提升軟體應用能力」、「加強學生職能」、「活化學生就業導引學習地圖」、「活化學生學習成效品保系統」等六項。
上述三面向之各項策略皆依其特色與內涵,設置質、量化指標,作為後續執行情況檢視、持續精進提升的重要依據。
4.提升學生職能面向
義守大學為整合全校職涯資料,於100學年度第2學期成立「職涯發展中心」,強化職輔單位組織及學生職能輔導功能。為提升學生職能認知、培養職能觀念、增強就業競爭力,於學生入學後便透過評量、測驗及工作世界講座等機制,協助了解其性向、興趣與認識產業,提早確立自身就業目標,訂定出學習的方向。有效的職能測評工具反映學生在不同職能之發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職能之優劣勢,以能妥善規劃生涯及引航未來努力方向,另透過「學生自我職業生涯知能優勢化計畫」和「職業生涯發展服務計畫」以強化學生職涯規劃能力。
義守大學為整合全校職涯資料,於100學年度第2學期成立「職涯發展中心」,強化職輔單位組織及學生職能輔導功能。為提升學生職能認知、培養職能觀念、增強就業競爭力,於學生入學後便透過評量、測驗及工作世界講座等機制,協助了解其性向、興趣與認識產業,提早確立自身就業目標,訂定出學習的方向。有效的職能測評工具反映學生在不同職能之發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職能之優劣勢,以能妥善規劃生涯及引航未來努力方向,另透過「學生自我職業生涯知能優勢化計畫」和「職業生涯發展服務計畫」以強化學生職涯規劃能力。
「學生自我職業生涯知能優勢化計畫」打破職涯書籍雜誌僅置於書報架之刻板印象,重視職涯知識價值,推出「職業生涯知能館」新方案,以滿足學生對職涯自我探索與定位時收集資訊與知識的需求。在學生選定未來發展方向後,「職業生涯發展服務計畫」提供就業與實習即時訊息,讓學生前瞻性了解職場上職位人力需求變化與所需條件。學生可依此調整其課程科目,達到學用合一與提升就業競爭力目標。
另一方面,義守大學歷經23年的茁壯成長,校友人數已突破4萬餘人,故堅強的校友組織與支持,是義守邁向下一個20年時最重要的助力。所以在校友部分,強化校友向心力,連結校友會與系友會資源,提供更完善之網路服務與校友服務品質,便成為義守非常重要的發展目標。
● 產學家族
義守大學為凝聚學術研究和產學能量,除集團企業外,亦積極與其他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截至102年已超過300家企業,從科技、電子、醫院、鋼鐵到餐旅、百貨、飯店等服務業,透過產學攜手合作,傾聽產業需求,發展特色研究。藉由與企業成立產學策略聯盟,型塑各學系產學家族,引進企業高階主管與教師合作進行模組教學課程,擔任系課程規劃委員,並提供學生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由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協助企業技術研發,進行專業諮詢及檢測服務,有效協助產業界突破困境。經由教師至業界見習,將習得之實務經驗融入教學,再以此優勢媒合企業,協助學生前往職場體驗與實習。
義守大學為凝聚學術研究和產學能量,除集團企業外,亦積極與其他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截至102年已超過300家企業,從科技、電子、醫院、鋼鐵到餐旅、百貨、飯店等服務業,透過產學攜手合作,傾聽產業需求,發展特色研究。藉由與企業成立產學策略聯盟,型塑各學系產學家族,引進企業高階主管與教師合作進行模組教學課程,擔任系課程規劃委員,並提供學生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由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協助企業技術研發,進行專業諮詢及檢測服務,有效協助產業界突破困境。經由教師至業界見習,將習得之實務經驗融入教學,再以此優勢媒合企業,協助學生前往職場體驗與實習。
● 國際接軌
在國際化方面,為營造國際品牌,建立國際校園氛圍,先由內加強校園中各成員之外語能力,營造國際化課程和活動,以建構雙語環境為起點,建置完善的國際接軌整體配套措施,包含提供足夠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或學程、招募國際師資、鼓勵教師開設全英語課程、申請例如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等國際專業認證。進而大幅擴展外籍學生人數,與歐、美、亞、澳等地區之大學校院簽訂姐妹校學術合作協議,拓展雙聯學位與教師教研互訪次數。另外,為導引本國學生赴國外研修,設置全國首創之「學海助學金」,以全額獎學金提供義守優秀學生至英、美、澳等國姐妹校學習英語並體驗不同的文化。並落實教育部擴大招收境外生之政策,將境外優秀學生與教學研究資源引進義守校園,達到國際交流倍增效應。
在國際化方面,為營造國際品牌,建立國際校園氛圍,先由內加強校園中各成員之外語能力,營造國際化課程和活動,以建構雙語環境為起點,建置完善的國際接軌整體配套措施,包含提供足夠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或學程、招募國際師資、鼓勵教師開設全英語課程、申請例如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等國際專業認證。進而大幅擴展外籍學生人數,與歐、美、亞、澳等地區之大學校院簽訂姐妹校學術合作協議,拓展雙聯學位與教師教研互訪次數。另外,為導引本國學生赴國外研修,設置全國首創之「學海助學金」,以全額獎學金提供義守優秀學生至英、美、澳等國姐妹校學習英語並體驗不同的文化。並落實教育部擴大招收境外生之政策,將境外優秀學生與教學研究資源引進義守校園,達到國際交流倍增效應。
此外,學校設立全英語環境的國際學院,以高額薪資聘任外籍專任教師。在招收外籍學生方面,除透過與歐、美及東南亞學術界洽談及積極參與國外教育展外,對內並規劃一系列的相關配套措施以減低外國學生來校就讀之生活及文化上的差異,如英語網站建置、線上申請入學、學伴計畫、接待家庭計畫等,做一系列完整規劃,期能吸引國際學生至義守就讀,藉以提升學校國際知名度。102年大陸交換、研修生數為全國第一,而外籍學位生數為綜合私校第三。
系所評鑑的主軸
教育為百年大業,國家發展之根基。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對國力發展及經濟繁榮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而義守大學在日趨競爭的高等教育環境中,也積極尋找利基,以對國家發展及人才培育做出最有利的實質貢獻。
延續第一週期系所評鑑及100年校務評鑑,第二週期系所評鑑主軸在強調學生本位,著重於能否根據自訂的教育目標訂定學生核心能力,並在課程規劃與設計上提出有效達成目標的策略與方法,以培養學生具備符合目標的核心能力;同時建立相對應的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來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
本週期的系所評鑑主要在協助各學校受評學系落實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並建立自我改善機制,透過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之回饋意見,持續精進辦學品質。同時,此週期評鑑重視的是學校、系所(班)的個別差異,鼓勵各校、各系所(班)能自訂出具特色的教學目標。
通過評鑑的訣竅
準備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各受評學系依據校、院發展目標,先做好自我定位,釐清自己要培育的是怎麼樣的學生,然後據以發展核心能力,開設相對應之課程,要求學生建立學習檔案,給予適當的學習成效評估,並追蹤畢業生的出路與流向,建立有效的回饋機制。尤其在核心能力的訂定上,所謂「鳥飛魚游,各有所長」,不同類型的班制理應有不同的核心能力。
長久以來,義守大學為了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落實學生輔導,鼓勵師生投入專業服務與研發,建立了多項制度化措施並給予實質獎勵,包括「教師教學歷程檔案」平臺,整合課程維護、教學評量結果、績效評鑑結果、學生輔導、教師表現等功能,以建置教師專業教與學職涯歷程;同時,鼓勵教師提升知能與教學效能,並且辦理教師成長工作坊、持續爭取教育部相關經費以投注於教師教學職能之提升、實施「教學雁行」、創新教學、傑出教學獎勵等措施。在提供學生學習輔導之作法上,除施行多年的office hour與預警制度外,更訂定補救教學、同儕小老師、讀書會、院學習診斷、學生學習社群等措施,積極協助學生,強化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評鑑非系主任一人之事,而是全系教職員生之大事,必須全系動起來,受評學系之間彼此相互觀摩,學習他系長處,改善本身弱點。義守大學去(102)年進行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雖說是系所的評鑑,但全校各處、室、單位都視之為全校性的大事情,行政、系所和學院間緊密地扣連在一起,面對評鑑的心態無不是誠懇、認真的來檢視,並且由上而下做有效的把關;同時由校級規劃並舉辦一系列的觀摩、模擬活動,讓各受評單位盡可能將評鑑做到最好。
評鑑目的不在退場 而在促使大學發展特色
為了因應日新月異、變化萬遷的世代及少子化的衝擊,各大學無不力爭上游、追求卓越,辦學特色與成效儼然成為各大學共同努力的目標,並藉由國際間的各種排名,透過經費爭取、研究成果、教學績效、學生學習成效、社會服務等評比,以具體的數據來爭取大眾與政府的肯定,進而吸引優秀教師和學生,共同追求更卓越的表現。
評鑑雖然是一件惱人的苦差事,但是可以帶來正面的改變:先是經過內部自我評鑑,再透過外部評鑑的意見與建議,藉由PDCA(Plan-Do-Check-Act)品質管理的循環精神,促使大學逐漸調整、自我改進,確實是督促大學自我改進辦學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勵學校提升辦學績效最直接的方法。
評鑑也是一個持續不斷改進的過程,應是例行性的自我檢視,同時參酌專家提出的建議,配合社會需求,隨時自我改善教學,並且善用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學習風氣,進而提升學校聲望,其目的不應在退場,而在促使大學發展特色,更能像永續經營百年老店一般,生生不息。
◎誌謝
感謝義守大學周兆民研發長及研發處同仁在本文撰寫時的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